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激励若干问题的探析 1 激励模式的选择问题 股权激励的模式较多,主要包括业绩股票、限制性股票、股票期权模式、虚拟股票、股票增值权、延期支付、经营者/员工持股、经营者/员工购股、账面价增值权、股票期股、管理层收购等模式。归纳起来,大致可分为期股类、期权类和现股类三大类。“期权”激励模式是赋予的购买者一定的权利,即用事先确定的价格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购买相应数量的股票,激励对象可以使用这种权利,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。“期股”激励模式的被授予人通过部分首付、分期还款的方式实现对企业股权的拥有。优点是经营者股票的增值与企业的效益紧密联系起来,经营者的风险较低。缺点是企业为购股者提供资金购股,提高了所有者的成本。该模式适合资金雄厚的公司采用。“现股”激励模式是通过企业奖励或参照当前股票市场价格向经营者出售(包括以象征性价格赠予)的方式,使经营者即时地直接获得股权,但同时规定经营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必须持有这些股票,不得出售。 2 激励对象的选择问题 股权激励最主要的目标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奖励来激励公司员工,用以提高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,同时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,让基层员工也感受到自身是企业的一份子。因此,激励对象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激励效果的好坏。在企业内部,员工的工作热情、技能水平都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。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动性,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。固然激励成本较高,但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实际工作效率,从长远来看,这笔成本投入的很值。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,资金实力较弱,业务范围较为狭窄,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,获利能力有限,能否持续成长,关键在于高层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。如果在企业内部大规模的授予员工股权,将会产生以下后果:一是很容易使企业股份摊薄,降低持股员工的收益;二是较低层次员工出现搭便车的现象,挫伤高层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;三是高管人员和掌握核心技术人员自身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;四是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,甚至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。因此,中小企业的激励对象不宜过多。对于激励对象的选择,应选择在平时工作过程中认真努力、敢拼敢干,遵守企业规章制度,克己奉公,具有一定专业技能,与人沟通能力强,能够带领团队,对企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,并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。 3 激励对象股权份额的确定问题 股权激励基于责任、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的原则,其目的是发挥高层管理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才智,促进其为公司长期发展努力工作,激励对象激励股权份额的多少,应结合激励对象的工作年限、所承担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业绩来确定。 4 企业财务的透明度问题 实施股权激励必须尽量放大企业财务的透明度,让员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个清醒的认识,使员工了解到自己在企业创造价值的地位。要提高财务的透明度,体现企业的诚信,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:一是在一个财年结束后对财务工作进行总结,并通过外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度财务审计后,向员工公开财务账目。 5 “股权僵化”问题 股权激励过程中最忌讳“股权僵化”。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股权比例的过分静态,可能会导致持有股权比例较大者出现“搭便车”的现象,从而出现“三个和尚没水吃”的局面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股权动态化。股权动态化是在初始股权比例的基础上,加入员工贡献率的因素,使分红比例处在动态的变化中。已有国内学者对股权动态化问题进行了研究,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和计算公式。根据非上市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,笔者提出了不同的动态模式。中小企业在分红前先对各部门的贡献率进行核算(部门贡献率=部门所负责项目净利润/公司所有项目的净利润),并进行排名。首先提取分红总额的10%对贡献率最高部门进行奖励,部门内部也可以以此方法对个人进行奖励。之后再以剩余的90%为总额依据初始比例进行分红。这样就体现了贡献大分红多的原则,使员工分红比例动态的变化着。 6 被激励员工的业绩考核问题 对于被激励员工的业绩考核内容,应着重体现在思想品德、工作态度、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四个方面。对专业技术人员,应侧重于思想素质、遵纪守法、职业道德,工作责任性、组织纪律性,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,对上级领导指令的理解、判断和执行能力,完成工作的数量、质量,履行岗位职责,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等方面的考核。对高级管理人员,除了上述一般指标的考核,还应注重于组织、领导、策划,沟通、协调、授权指导能力的考核。考核标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用人观,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,结合员工自身的实际工作能力、个人整体素质,全面系统考察员工的价值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