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注册资金 查看内容

股权出资法定条件及法律依据

2025-4-7 09:14| 发布者: knnliang| 查看: 14| 评论: 0

摘要: 股权出资作为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一种形式,需符合《公司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法定条件。以下是股权出资的主要法定条件及法律依据:一、股权作为出资标的的合法性1. 可货币估价且可依法转让- 根据《公司法》第27条,用 ...
股权出资作为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一种形式,需符合《公司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法定条件。以下是股权出资的主要法定条件及法律依据:

一、股权作为出资标的的合法性

1. 可货币估价且可依法转让
- 根据《公司法》第27条,用于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:  
  (1)可以用货币估价;  
  (2)可以依法转让;  
  (3)无法律、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。  
- 例外:禁止转让的股权(如被冻结、质押或存在权属纠纷)不得用于出资。

2. 权属清晰且无瑕疵
- 出资人必须是股权的合法持有人,且股权不存在权利负担(如质押、司法冻结)或权属争议(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》第7条)。

股权出资法定条件及法律依据

二、股权出资的程序性条件

1. 评估作价
- 股权需经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,不得高估或低估(《公司法》第27条、第30条)。  
- 评估结果需经全体股东确认,并体现在验资报告中。

2. 完成股权转让程序
-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:需符合《公司法》第71条规定的转让程序:  
  (1)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;  
  (2)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。  
-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:需符合公司章程对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(如限售期)。

3. 办理权属变更登记
- 股权出资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及目标公司内部股东名册的变更,确保出资人丧失原股东身份,接受股权的公司取得股东资格(《公司法》第32条)。

三、特殊限制性规定

1. 不得违反行业或公司特殊规定
- 特定行业(如金融、外资企业)的股权转让可能需经监管部门批准。  
- 公司章程中对股权出资的额外限制(如股东会决议要求)。

2. 出资比例限制
- 虽《公司法》取消货币出资最低比例要求,但若公司章程约定非货币出资上限,需遵守。

四、出资人的法律责任

1. 瑕疵出资责任
- 若股权实际价值显著低于评估价,出资人需补足差额,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(《公司法》第30条、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》第9条)。

2.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
- 出资人需保证股权无权利负担,否则需赔偿公司损失(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》第15条)。

五、其他注意事项

- 未实缴股权的出资:若出资股权对应的出资义务未实缴,出资人需继续承担补足责任,或由接受出资的公司承担(需明确约定)。  
- 国有股权/外资股权:需履行审批、评估备案等特殊程序(如《企业国有资产法》第53条)。

法律依据

- 《公司法》第27条、第30条、第32条、第71条  
- 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》第7条、第9条、第15条  
- 《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》第6条  

股权出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需严格遵循上述条件,建议在操作中结合专业法律意见及评估程序,以防范法律风险。

相关阅读

下级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