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《合伙企业法》对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有明确规定,主要条款集中在第八章(第八十五条至第九十二条)。以下是合伙企业解散的主要规定及流程的总结: 一、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定情形 根据《合伙企业法》第八十五条,合伙企业在以下情形下解散: 1. 合伙期限届满,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; 2. 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; 3. 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(需一致同意,除非合伙协议另有约定); 4. 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30天(普通合伙企业需2人以上,有限合伙企业需2-50人); 5. 合伙目的已实现或无法实现; 6. 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、责令关闭或被撤销; 7. 法律、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。 二、解散后的清算程序 合伙企业解散后必须进行清算,程序如下: 1. 确定清算人 - 清算人产生方式(第八十六条): - 全体合伙人担任; - 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,指定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或第三人担任; - 未能确定的,由法院指定。 - 清算人职责(第八十七条): - 清理企业财产,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; - 处理与清算相关的未了结事务; - 清缴所欠税款; - 清理债权、债务; - 处理剩余财产; - 代表企业参与诉讼或仲裁。 2. 财产分配顺序 清算后的财产按以下顺序分配(第八十九条、第九十条): 1. 支付清算费用; 2. 清偿职工工资、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; 3. 缴纳所欠税款; 4. 清偿合伙企业债务; 5. 剩余财产分配:按合伙协议约定分配;无约定则由合伙人协商决定,协商不成按实缴出资比例分配,无法确定比例的则平均分配。 3. 注销登记 清算结束后,清算人应编制清算报告,经全体合伙人签字盖章后15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(第九十条、第九十二条)。 三、债务承担的特殊规定 - 普通合伙人: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(第三十九条)。 - 有限合伙人:以认缴出资额为限承担债务(第二条第三款)。 - 清算期间企业存续:合伙企业注销前,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(第八十八条)。 - 未清偿债务处理:清算后仍有未清偿债务的,普通合伙人继续承担无限连带责任(第九十一条)。 四、注意事项 1. 清算期间异议处理:债权人可自清算公告之日起45日内申报债权,清算人应予以登记并审查。 2. 破产衔接:若资不抵债,清算人应依法申请破产,进入破产程序(第九十二条)。 以上规定为合伙企业解散和清算的核心法律框架,具体操作需结合合伙协议约定及实际情况,必要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