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合理避税 查看内容

什么是风险纳税人,公司被列入风险纳税人怎么办?

2025-4-24 08:02| 发布者: knnliang| 查看: 15| 评论: 0

摘要: "风险纳税人"是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、日常监管或举报线索等途径识别出的存在较高税收风险的企业。这类企业可能涉及不合规的税务行为,税务机关会将其纳入重点监控名单。以下是详细说明及应对建议:一、风险纳 ...
"风险纳税人"是税务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、日常监管或举报线索等途径识别出的存在较高税收风险的企业。这类企业可能涉及不合规的税务行为,税务机关会将其纳入重点监控名单。以下是详细说明及应对建议:

什么是风险纳税人,公司被列入风险纳税人怎么办?

一、风险纳税人的常见触发原因

1. 申报异常
- 长期零申报或收入与成本严重不匹配(如收入为0但存在大量进项抵扣)。
- 增值税税负率、所得税贡献率显著低于同行业水平。

2. 发票风险
- 虚开发票(接受或开具无真实交易的发票)。
- 发票开具内容与经营范围不符(如商贸公司大量开具咨询服务费发票)。

3. 关联交易不合规
- 与关联企业间的交易定价不合理,转移利润逃避税款。

4. 数据比对异常
- 税务申报数据与银行流水、社保缴纳、财务报表等第三方信息不一致。

5. 其他违规行为
- 未按时申报、欠缴税款、公司注册地址异常(如“失联企业”)等。

二、被列为风险纳税人的后果

1. 业务受限
- 发票领用被暂停,需到税务大厅“逐份领用”甚至禁止开票。
- 电子税务局部分功能被锁定(如无法在线申报)。

2. 稽查风险升级
- 可能触发税务稽查、反避税调查,甚至移交公安部门(涉及刑事犯罪时)。

3. 信用受损
- 影响纳税信用等级(D级),导致银行贷款、招投标受限。

三、企业应对措施(分步骤解决)

第一步:自查原因,准备资料
- 通过电子税务局或税务大厅获取风险提示信息,明确具体问题(如“发票进销不符”“所得税申报异常”)。
- 整理相关年度的财务报表、纳税申报表、发票底账、银行流水、合同等原始凭证。

第二步:主动联系税务机关
- 携带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的“风险应对科”说明情况,提交《情况说明》及证据材料。  
  *示例:若因供应商虚开发票导致进项税转出,需提供采购合同、付款凭证、物流单据等证明交易真实性。*

第三步:针对性整改
- 补税/更正申报:如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,尽快完成(滞纳金为每日万分之五)。
- 发票处理:若涉及虚开,需作进项税转出或红冲发票,必要时向税务机关申请《已证实虚开通知单》。
- 制度完善:建立发票审核流程(如验证供应商资质)、定期进行税务健康检查。

第四步:申请解除风险名单
- 整改完成后,向税务机关提交《解除风险纳税人申请》及相关证明,等待审核(通常需1-3个月)。

四、后续风险防范

1. 合规经营
- 确保“四流一致”(合同、资金、发票、物流/服务流)。
- 避免通过“税收洼地”空壳公司转移利润。

2. 定期自查
- 利用电子税务局的“税收风险提示”功能扫描潜在问题。
- 年度汇算清缴前聘请税务师进行合规性审查。

3. 信用修复
- 纳税信用修复:纠正违法行为后,可向税务机关申请信用修复(如D级保留2年,但符合条件可提前修复)。

五、特殊情况处理

- “非正常户”叠加风险:若因地址失联被列为非正常户,需先解除非正常状态(补申报+罚款),再处理风险纳税人问题。
- 涉及刑事责任:如被认定偷税,需在补缴税款、滞纳金、罚款后,争取不予刑事立案(初犯且比例不超过10%可能免于刑责)。

总结

被列为风险纳税人需快速响应,避免影响经营。核心是通过合规整改证明业务真实性,同时借助专业财税团队与税务机关充分沟通。定期税务健康管理是避免再次“上榜”的关键。

相关阅读